2015年度香港報業評議會主席報告
本年度傳媒事件
2015年新聞業界起了頗多重要變化,繼去年亞洲電視被指拖欠員工薪酬及被清盤的新聞餘波未了之外,年中多家紙媒企業亦相繼出現裁員、結業、清盤及易手等等情況。新聞業界花落花開,年中兩家網媒《香港零一》及《端傳媒》先後開辦。
今年7月,報業界傳出多個噩耗。《新報》宣布結業,《成報》遭清盤,兩份報紙在香港有逾半世紀歷史。《新報》社長顧堯坤向傳媒慨嘆紙媒受到免費報與互聯網的嚴重衝擊,經營日益艱難,連年虧損,《新報》最終決定於7月12日起停刊。《成報》受清盤影響,經歷短暫停刊後,於8月復刊。與此同時,《壹週刊》宣告削減人手,並推出自願離職計劃。《忽然一周》亦告結束業務,《壹傳媒》平面媒體暨印刷行政總裁葉一堅表示集團印刷媒體前景非常不理想,所有刊物均經營困難。
近年來,報業生態變化頻繁,大量各具不同特色的社交網絡吸納了龐大數量的用戶,「網媒」順勢而誕生。「網媒」乃新媒體開創的新聞傳播平台,有別於傳統紙媒及電子媒體新聞。其特色包括即時追蹤更新資訊、兼具視聽及動態等等畫面,務求以各種新穎方式吸引讀者瀏覽其新聞資訊。
雖然近年免費報章和網絡新媒體相繼崛起,但在20幾份綜合性的報章中,每天發行總量仍然超過300萬份。可見紙媒仍然是香港市民接觸新聞資訊的重要渠道之一。
12月,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確認收購《南華早報》以及南華早報集團旗下的其他媒體資產。此外,亞洲電視部份員工薪酬仍舊被拖欠,並且停播個別新聞節目。亞洲電視及《南華早報》未來發展及動態,有待明年再觀望。
於2015年無國界記者組織公佈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數」排名中,香港在18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70位,比前一年再下跌9位。香港排名持續下跌有目共睹,由前兩年的58位下跌至去年61位,今年更跌至70位,與2002的第18位比較,在13年間香港新聞自由已暴跌52位。
發表公開譴責
近年,多了新聞工作者於執勤期間因採訪緣故而受傷,亦引起社會關注。報評會認為這些傷害他人身體及妨礙合法採訪的做法,是觸犯法律的暴力行為,更是踐踏新聞自由、剝奪市民知情權及違反文明的行徑。因此,報評會强烈譴責這些行為。並因著2016年年初發生的「旺角警民衝突事件」中遇襲受傷的新聞工作者發表了公開聲明。事件中,雖然執行採訪的記者曾盡力表露身份,但仍然遭受暴力襲擊,為此本會感到十分憤慨。報評會於聲明中要求政府及有關方面徹查事件,並且要採取有效措施以保障記者採訪時的自身安全並應竭力維護新聞自由。
歡迎新委員加入
現時報評會的會員報章共有9份,分別是《英文虎報》、《南華早報》、《香港經濟日報》、《星島日報》、《明報》、《大公報》、《中國日報》、《香港商報》及《文匯報》。本會來年亦會再邀請其他報章雜誌加入,希望業界能夠積極參與。
投訴個案處理
2015年報評會收到的書面及電話投訴個案分別有23宗及57宗,一共為80宗。
從投訴類別來看(見表1),與2014年相比,2015年對「失實報導」的投訴有所提升,由2014年的30%上升至42%;對「不雅及煽情」報道的投訴所佔的百分比,則較去年輕微下降3%,即15%。「侵犯私隱」的投訴由2014年的5%上升至12%。有關「其他」類別的投訴亦有所下降,為31 %。「其他」類別的投訴包括報道立場偏頗、嘩眾取寵、文字內容影射等的投訴。
投訴媒體比例方面(見表2),對「會員報章」的投訴佔39%,比2014年上升15%;對「非會員報章」的投訴佔44%,較往年下降25%,但同時對「雜誌及其他」的投訴由去年的7%上升至17%。
投訴方式與去年相比(見表3),電郵投訴仍是最主要的投訴渠道。2015年以電郵投訴的比例為49%,較去年下降24%,其次為電話佔42%,較去年上升23%、書面投訴為4%,傳真為5%,較去年上升4%。
2015年收到的投訴中,有8宗投訴表面理據成立,12宗投訴表面理據不成立,2宗投訴不宜處理,1宗無法處理。
關注自殺新聞報道
報評會自成立起收到約40宗與自殺新聞有關的投訴,近年本會特別留意到一些報道,如詳盡報道自殺者使用的自殺方法及披露過多自殺細節等,此等報道手法有機會增加他人模仿自殺的風險。此外,刊登死者照片、侵犯死者或其家屬的私隱等報道手法,本會一直以來對有關個案的投訴亦是甚表關注的。本會未來將繼續適時檢討或在有需要時修訂「處理自殺新聞守則」,以提高新聞工作者報道自殺新聞時的手法及其責任感,同時呼籲業界應盡量減低報道對公眾帶來的不良影響。
教育及宣傳
本會今年繼續推廣傳媒教育工作,2015年應本港5間中學的邀請,分別到校舉辦傳媒教育講座。
本年參與傳媒教育講座的本會委員包括︰區伯權先生及楊金權先生。參與學校有︰聖公會呂明才中學、元朗商會中學、北角協同中學、東華三院辛亥年總理中學及天主教培聖中學。合共與數千名高中師生分享的主題包括︰如何分析及評價新聞、傳媒與私隱等。
來年展望
2015年末,本會已收到多間中學邀請翌年到校演講,學生對傳媒行業的了解表現求知欲強,本會一直以來不遺餘力與學界互動分享傳媒資訊,目的是為了提高青年學生對新聞傳媒的認知及分析力,並增加對報評會的認識。
往後,本會除了繼續公平公正地處理社會大眾對報紙新聞的投訴,提高傳媒工作者的專業操守,同時亦會加強新聞傳媒教育,提高報評會的認知度,並為維護新聞自由而盡力。由於網絡新聞盛行,影響日增,而報評會過去的會員只限於傳統紙媒,報評會也要適時就會員及監察範圍有所檢討。